[大麥]寫在經典賽預賽開打之前之三大麥對賽程與投手調度的兵棋推演預想

五十人大名單雖於上週四並未對外公佈。但是旅美、旅日的總數有十一人(包含六投五野)。就明年經典賽的決選名單,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打線的部分會以中職為主體而投手的部分旅外的選手預計可以拿下至少兩個席次(個人預測可能的人選會是張奕與鄧愷威)。據報導餅總對先發投手的計畫是採用六人輪值,如果先以預賽這四場比賽來考量的話。第三位先發可能就是目前透露的唯一一位業餘好手,大麥個人的猜測是一向對古巴投的頗有心得的超級銀行員吳昇峰,當然火球男林振瑋亦有可能。不過我覺得前者機會大了些就是。有不少投大國際比賽的經驗,其陰柔球路讓2019 Premier 12美國的小聯盟明星隊吃足苦頭。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大聯盟主辦最高層級的賽事WBC,與世界棒壘總會舉辦的世界十二強賽。最大差異在於各國不僅以自己國內職棒為骨幹,仍會大量徵召在大聯盟打拼的自家好手。以組成最強國家隊的陣容。因為這是所有被列入在大聯盟40人名單內的各國好手們唯一可以在家鄉父老面前獻技的機會!不管是在參賽強度以及心理素質的要求皆是極高的。有一定的國際比賽的經驗以及在國外較高層級聯盟奮鬥的選手,會比較能夠適應這樣的壓力! 回到投手安排的主題,大賽經驗與功能性缺一不可。在短期比賽中,大麥認為前天使隊總教練Mike Scoscia提倡的「一次打一場」概念頗為值得參考。雖然大聯盟賽季是162場的長征,但是close game的比賽能拿下來對於勝場的累積會大大有助益。具體而微觀之國際賽各國必定精銳盡出,比分接近的比賽為大宗肯定是可以預期的。吾人必須謹慎的做投手人力(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又有球數的投手戰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大麥在上一篇「投手篇」提到的,明確區分投手在國家隊中的定位。使其可以知道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與教練何時教練可能會派他上場投球。接著我們繼續闡述get the win a day所謂一次打一場的概念如何影響教練團的調度方向。當然如果投手深度足夠的話,每一場都有Ace牌可以打那調度起來相對輕鬆。反之若是可以強力壓制對方打線的投手不夠多(至少三位),那麼我們就必須重新思考先發投手的安排,與經情蒐過後各個對手究竟他們各自的強弱程度如何。來排出最佳的先發投手陣容。 要晉級下一輪至少要拿三勝,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抓放對手。而是我們必須盡全力打好每一場比賽以投手的角度來看就是儘量限制失分給球隊贏球的機會!爾後再來評估對手的強弱級別與本身球隊的比較之後,決定大方向的先發投手安排方針。與我們臺灣實力最接近的,大麥看起來是巴拿馬,再來才是徵召到一大堆大聯盟選手的荷蘭、古巴,而義大利的戰力不論投打皆是紮紮實實的大聯盟軍團是本組戰力最高的對手。換言之「首戰即終戰」是本段目前的最佳註腳一點也不為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預賽賽程而言,確實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有本錢力拼對巴拿馬奪勝,畢竟隔天(3/9)還有一天的休兵日。再來才是依序分別對上義大利、荷蘭、古巴等三隊。 即便全力拚贏巴拿馬的話,我們則要另外思考攸關晉級的額外兩場勝利何來? 反之若第一場未能顯現有拿下巴拿馬的契機的話則投手調度很有可能即刻的從第一場中段局數開始就轉變為雙投手車輪戰的節奏。如同上一屆2017年首戰對上以色列一樣。當比賽前中段被打下超過三分甚至以上的大局時,這時要推出「原訂的落後組長中繼」還是推出「表訂的第四號先發」頂住局面伺機反擊奪勝就會十分考驗教練團對屆時局數與出局數的情境(base out and innings situation)的調度思維了。也就是說落後時有兩種可能的調度選擇。 承上如果如願在比賽的前段五局前穩定取得領先(例如領先二到三分),則我們要思考的就變成「何時要啟用領先組牛棚去守護這些微的領先?」還是「乾脆讓先發投手續投投滿最高上限的用球數再下場以銜接勝利組牛棚」,此外第三種選擇是「啟用雙先發」也就是前段敘述過的「第四號先發」撐過中段戰以力撐到第七局或八局前勝利組上來,但必須小心控制用球數在30球以內,才能增加教練團更多的使用空間。領先時較有可能的調度會變成三種可能選擇。 但綜觀以上以及歷屆各屆首戰看起來,

雷神試玩

06年小雞林恩宇投了3又2/3局、09年李振昌在第ㄧ局就被韓國李晉瑛打了滿貫彈被迫換投、13年王建民投了優質先發6局無失分、17年郭俊麟更只投了0.2局。以每局15球的標準來看,比較合理的情況看起來差不多就是第四局、第五局就是先發投手用球數到點的時刻。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上所述,可見不論領先還是落後,第二任投手的使用將會是動見觀瞻的調度。因為先發投手除非「用球數夠節省」,不然到比賽中段(通常會落在五局前)是必然要更換投手上來接手的。無疑是個承先啟後的角色。 帶六個先發投手,實際上可以推想的到而且可行的就是要將他們在組內再行分組。第一號、第二號以及專投古巴的怪投不更動之外,「另外三個先發」我個人認為直接編入上列三個小組會是「比較有效率且合理」的選擇,也就是兩兩搭配成一組來出賽。在隊中定位能夠明確對投手出賽的內心安定感是十分重要的因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回到對手強弱程度的評估,義大利若徵召順利的話,其戰力無疑會比荷蘭再強悍許多。但是比較麻煩的是即便我們拚贏巴拿馬過關了,我們也用掉第一號王牌了(估計會是張奕擔綱此重任)。我們變成要考慮要排第二號先發排在對義大利還是荷蘭?荷蘭的投手戰力目前看來不論是否徵召的是否順利其深度都不及義大利的RP海。再者對戰荷蘭不論是13年還是17年兩屆,臺灣打者都有不錯的火力展現。因此大麥認為「拼荷蘭做為第二勝的選擇」是較有可能的兵推安排。 義大利義裔美籍的目前公佈確定參賽的大聯盟級打者除了Fletcher兄弟檔、皇家隊二壘手Nicky Lopez(S)、一壘手Vinnie Pasquantino、水手隊工具人Sam Haggerty(S)光芒隊Miles Mastrobuoni等人。其中有兩位左右開弓的打擊者,除此之外左打者為多數,

QT電子

且這條打線除了一壘手外普遍都具有聯盟平均水準以上的腳程。我們對戰義大利的先發投手應可排上具有速度條件的左投,

電子老虎機

也方便能夠對一壘牽制。大麥認為王維中應是不錯的人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是以此脈絡延伸至此來看,對戰荷蘭的先發人選之重責大任將有較大機率會落在旅美小將鄧愷威的身上。在2A固定出賽的他成績穩定斜肩側投的縱向變化球種-指叉球三振率高很適合拿來對付善於揮大棒的荷蘭隊。如果一如往例荷蘭以游擊海陣容出戰的話確實是滿滿的右打者,如:A.Simmons、X.Bogaert、J.Schoop皆是強力右打拉打型的打者。 只是如此一來,即便對歐洲兩強的先發有了個初步的梗概,但這是休兵日後的二連戰,先發之後的搭配分組愈快定案愈好。選手們也才有更多時間準備! 最後一點必須提醒的是,預賽最後一戰對古巴是被排在中午場。也就是說我們把重兵放在對付歐洲列強之後,

金旺娛樂城

可能休息不到12小時就緊接著馬上就要開打了。相對來說也是體力負荷較重的時期,即便擁有主場優勢可能對戰已允諾參賽的眾多古巴重砲如:白襪L.Roberts、前大都會核彈頭Y.Cespedes、道奇大物M.Vargas。如同前述除了第一戰對巴拿馬必須搶下開門紅以外,對歐洲雙強義、荷的戰力評估我們必須打「投手小組配合」的作戰方針。盡可能的先把荷蘭當作主要的對手,畢竟在Vanden Huk已退役後。其餘的幾位國家隊常客JJ、Markwell臺灣打線皆有一定的熟悉度。只要打擊上拿得到分數,投手投起來的容錯率也會較有空間。不妨想想看13WBC、15P12、17WBC以歷史為鏡。3/12預賽最後一天才對決古巴隊,但陰柔派投手可望最早底定先發人選。下勾球投手尤其續航力佳者如黃子鵬、吳昇峰都是可用之兵。如果能夠編入同一組組成雙先發模式亦不失為美棋一著(當然這是在我們對於第三勝仍有渴求的狀態時,教練團可以如此操作)。再來大麥想來談一下球路搭配與球種的選擇,在這個基礎上去討論;「究竟國際賽場上除了有好的framing外,投手要如何利用本身的優勢去壓制對方的打者?」賽前經過影像分析去掌握以下幾個大概念: 1.打者屬於深球數還是淺球數攻擊選手?2.揮棒軌跡擅於攻擊內角球還是外角球?3.承上,球數領先還是落後時鎖定何種球路?(速球還是變化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4.擊球進入場內的落點分佈情形為何? 以下先簡述以上各點為何重要?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一,整條打線的開路先鋒身為攻擊端的核彈頭,能多看幾個球就多看幾個球。讓己方球隊可以在開賽之初較快掌握對方先發投手的狀態如何。不外乎主戰球路out pitch的進壘點、有無secondary pitch做小菜搭配、速球的均速水準?在有球數限制的經典賽多消耗投手用球數,先讓對手把壞球投出來,將十分有利於己方的進攻。因為根據統計資料,即便是大聯盟打者陷入兩好零壞球數落後時平均打擊率僅0.205而當取得零好兩壞時平均打擊率變躍升到0.310。據此點以及賽制的關係,我們應當也可以了解到開賽時前段棒次深球數才進攻的選手會是經典賽的常態。 其二,大聯盟級的投手敢塞內角速球是家常便飯國際賽也必定是如此。身為守備方投手要先能瞭解每一棒打者的揮棒軌跡(通常各異但中心打線攻擊仰角較佳)避免將非主戰球種投入此進壘點以避免被強力拉打出長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三 ,對於投手必須「積極進攻好球帶的重要性」前揭第一點已提過多次。守備方必須儘快的了解到對方球隊「打線第一輪的選球策略」,例如:第一球不打,被搶到兩好球後再積極出棒、又如針對速球系球種還是變化球系球種揮棒居多、揮空率及(觸球率)指球棒控制能力能否針對好球帶邊緣的球進行纏鬥。 其四,也是情蒐時最需注意的。擊球落點相當於探討打者擊球品質的好壞?重砲手多不多?他們在與打線與前後段棒次搭配的模式能否讓打線輪轉順暢?落點的資料我想網路發達的現代並不難取得。至於打線輪轉搭配情形就要有賴情蒐組教練團與捕手給予自家投手最好的資訊情報了,畢竟是邊打邊情蒐的滾動式調整。 「有效速差理論」我認為可以特別提出來討論。速球敢於塞內角高位,而把變化球或off-speed的球種投在外側,以形成「內側快,外側慢。」的投球策略。以內角球逼退打者,如此投手便多了外角變化球的使用空間。不論是吊球還是直接投進去外側角落,都比較不容易被狙擊。這種投球方式若運行的順暢的話,能容易打亂打擊者鎖定特定球路的進攻策略。常常被逼退之後,外角好球又投進來搶好球或者被引誘球釣中而揮空。 這也是大麥認為一組搭配極佳的投捕搭檔必須勤加練習的部分。正所謂「投給打者看的球,跟投給打者打的球」是不同的。一個有壓制力的投手可以想見「把壞球投的很像邊緣好球」形成引誘球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當有兩種變化球路能夠投在外角邊邊角角搶好球,又有足夠的速度的速球能夠遊走在內外側的位置如此於焉形成經典的「對角線配球」。內外側的速球劃定了好球帶可以運用的寬度究竟多寬?不論是「共軌效應」或是mixed up 變速球與變化球的運用皆是此概念的延伸。 一言以蔽之,「使打者揮棒失去平衡(攻變化球)讓其在打擊機制啟動的初期就擊到球(95mph速球壓制)。在不好揮擊的揮棒軌跡(力矩過短)擊到球。而比賽的當下投手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專注在捕手兩腿之間的暗號以執行順暢的投捕策略,身體儘快進入投球節奏(get into the ZONE)。打者的contact良莠,

QT電子

被打者擊到甜蜜點與否,都不能造成情緒上太大的起伏。心理與生理是會互相影響的,因為「害怕」被擊中,愈投愈鑽牛角尖反而投不進去,

亞博娛樂城

切記無端保送是投手最不應該發生的結果。心理的特點,我們下一篇再談打者時會一併詳述! 希望各位讀者持續鎖定棒球文章。___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