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逆流知多少?」同一個問題,作?中芯國際總裁兼執行長,張汝京在不同場合被不同的人提起。
一月十四日上午,在中芯國際總部寬敞的辦公室裏,張汝京首次正面回應本報記者:「過去一年裏,中芯國際有一百六十多人去了新加坡,」「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失敗,」張汝京坦承,「雖然辭職的員工不足總員工人數的一%,但其中八十人是資深工程師,在我們的工程師隊伍裏比重很高,」在中芯國際設立以來,張汝京一直非常強調對大陸本地IC人才的培養,「但偏偏辭職的,基本上都是本土人才」。
**綠卡和高薪向大陸人才招手
**
儘管新加坡的公司開出的薪水是中芯的五倍,但張汝京不承認是薪水問題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五倍薪水的同時,相應的開支也增長了五倍,實際上是『綠卡』等特殊待遇,對一些大陸員工很有吸引力」。
張汝京對新加坡政府制定的相關吸納人才的政策表示不滿,而新加坡的公司正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援下前往上海「挖牆腳」的。張汝京表示,在半導體晶片行業裏,人才流失是每個企業每年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新加坡的幾家企業,不僅從我們這裏,也從臺積電、聯電那裏招攬人才,相對於整個臺灣地區同類廠商的人才流失率,我們的比率還是最低的」。
事實上,中芯國際一直在考慮應對策略。
張汝京說,「我和附近幾家同行談過,結論是不能在薪水上搞價格戰。因為拼價錢會提高成本,會把整個行情搞壞。實在沒有辦法,我們就只有忍痛再招新人,他雇一個,我可以雇五個」,張汝京說,按照中芯國際的經驗,員工最看重的依次是:成就感、學習規劃、升遷機會、福利措施以及對老闆的認同,「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福利制度,我儘量對員工實行全面照顧,並不只是特別強調高薪」。
**人才往高報酬地區流動
**
令張汝京欣喜的是,流向新加坡的那部分員工,已經有十%左右又回來了,除了很大一部分去了新加坡外,還有一部分臺籍員工則是返回臺灣。「我們允許人才正常流動,
RSG電子試玩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也像其他商品一樣受價格波動影響,流向報酬較高的國家和地區,
戰神塞特
我們無法控制。但曾經離開的,我也歡迎他們回來,」張汝京毫不掩飾對資深工程師的渴盼。
中芯國際的人才需求更在於今年下半年,將有十個廠進入正式營運。對於今年全球半導體已進入下滑的底部,張汝京預計,全球半導體業可能在上半年就會有所扭轉,而去年聖誕期間電子產品出貨情況不錯,各廠商需要回補一些晶片,這樣就會看到全球的需求上升。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將是半導體產業下降的第一年,中芯國際產品平均價格將有明顯的壓力。由於全球晶片市場供大於求,摩根士丹利將中芯國際二○○四年第四季的獲利下調了三十九%,同時將該公司全年的預期下調了十七%,外資的報告也印證了中芯是站在一個新的挑戰上。 產能擴大三倍,蘇州升級為Logitech全球運營中心 愈來愈多的IT大廠在中國落戶,經過時間的考驗,逐漸取得製造成本上的優勢,而下一步則是覬覦擁有廣大人口的內需市場,全球市佔率第一的滑鼠製造商羅技也不例外…… 記者=顧建兵(蘇州報導) 接下來三到五年,我們在中國市場要投入一億元的行銷費用,」一月五日羅技(Logitech)總裁兼執行長陸瑞諾(Guerrino De Luca)在蘇州對記者說,在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後,「滑鼠之王」羅技終於決定發力中國市場。作?全球最大的滑鼠生產商,羅技年產滑鼠六億隻。去年羅技全球銷售收入達十四億美元,其中滑鼠銷售為七億美元。
**十年前是豪賭,現在成果斐然
**
「我很慶幸,
八爪天下海霸王
十年前的這個賭注下贏了,」一九九四年,羅技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鮑丹甯(Daniel Borel)關閉了羅技在美國和愛爾蘭的工廠,將其滑鼠的全部產能轉移到蘇州。這在當時多少有點冒險的味道,由於沒有高速公路,從上海到蘇州開車需要好幾個小時,而更為致命的,在蘇州撥國際長途電話,
運彩單場
甚至要通過上海中轉。
在鮑丹甯看來,羅技要找的一個地方不僅要做製造中心,還要成為羅技的運營中心;蘇州離上海不遠,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上海的優勢做營運中心。一九九四年,羅技在蘇州創造了一千六百萬隻滑鼠的年產量,在羅技的衝擊下,微軟很快便撤出了滑鼠市場,轉而將訂單下給羅技代工。
現在,羅技在蘇州的工廠每年生產滑鼠七千多萬隻,網路攝影機六百萬隻,均為羅技在全球同類產品的最大生產基地,而其中有一半產品來自蘇州。「新的工廠今年九月將投入使用,」陸瑞諾告訴記者,這個投資二千萬元新建的工廠,其產能要比羅技現有的工廠提高三○%。
**製造優勢抵定, 強化通路是下一步
**
按照計劃,羅技將在中國各大城市設立一百個專櫃,同時將自己的銷售通路覆蓋到二、三級城市。在目前中國的滑鼠等電腦周邊設備市場中,「雙飛燕」等品牌依靠低價的策略,在市場取得了市場占有率的前幾名,在東莞和蘇州等地,很多中小廠商一年維持幾十萬隻滑鼠的產量。
「中國市場跟西方市場有很大不同,」在陸瑞諾看來,由於之前羅技比照在歐美市場的營運模式,使得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狀況並不太好。不過在羅技加大營運行銷投入的情況下,滑鼠等電腦周邊設備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花旗專職救火隊—— 陳子政由臺灣轉戰Greater China 一年多年,前花旗臺灣區總經理陳聖德帶著二十多人跳槽中國信託,引爆臺灣金融史上最轟動的跳槽案,而在花旗服務超過二十年的陳子政臨危授命接下臺灣區的管理職,為了穩定軍心陳子政事必躬親,跳下第一線,帶著新團隊勤跑客戶,而這番短暫的「臺灣經驗」成為他高升後、再出發的重要基石。 記者=洪馥怡(香港報導) 去年底開始,大型跨國銀行吹起一股華人風。二○○四年末,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SBC)總裁艾爾敦退休,其位置由恒生銀行董事長鄭海泉接,總裁成為豐首位華人。今年一月十七日,渣打銀行宣佈,調升曾鐋璿(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胞妹)接替麥天輝出任渣打中國區總裁,負責管理中國業務。同一時期,花旗集團決定,在臺灣擔任當地總裁的陳子政,將升任花旗集團香港區執行長及大中華區企業及投資銀行總裁。
在花旗任職二十五年的陳子政,曾任花旗銀行香港區執行長。前年三月,當時的花旗臺灣分公司總裁陳聖德請辭,並帶走二十多名同事,集體跳槽到中國信託銀行,造成臺灣花旗近年來最嚴重的人才流失,陳子政臨危受命,調任臺灣區總裁。
相隔一年多時間,陳子政重返香港,在與媒體茶敘中,不諱言這次升職是「吃回頭草,」陳子政表示,這次升任大中華區的掌舵人,絕非因為香港區業績強差人意,自己又回來作「救火隊」,他表示,以前在香港任職只會著重香港的生意,但未來會著重整個大中華地區(中國、香港及臺灣)的部署。
**重掌兵符策略一: 消費理財業務為前鋒
**
「很多銀行都在部署大中華地區業務的發展,著重在公司業務方面,零售業務反而著力較少,因此我們會制定一套較全面的人事、產品、客戶及風險控制等的管理系統,以促進內地零售業務的發展,」陳子政認為,內地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空間可能更大。「我們只投資浦東發展銀行五%的股份,但是花旗與浦發正合資經營信用卡業務,希望與浦發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合作發展,以取長補短」。
陳子政指出,可能內地銀行的產品創新不及花旗,這方面可以利用花旗的優勢,而內地銀行的分行網路和客戶肯定比花旗多,亦能協助花旗拓展當地市場,
娛樂城首儲
兩者的合作層面不只是做企業融資。「中國市場非常大,而且各個城市都有其特色,我們現時的投資沒有可能覆蓋所有範圍,我們的目標亦十分清晰,例如上海、廣州、北京等,把焦點放在商機最大的地方,」陳子政說,花旗在內地將重點發展理財等業務,優勢不大的業務,如借貸,則會減少。
今年,花旗會集中火力,爭取為內地銀行上市融資。內地社保基金即將投資香港股票和債券市場,也為花旗增添了商機,陳子政表示會做適當的投資。
花旗銀行於一九九八年與美國旅行者集團(Travelers Group)合併,組成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陳子政表示,「合併後的花旗集團的利潤目標增長率為雙位元數位,我們大中華區亦以此為目標,否則難以向公司交代,」並且透露,花旗在亞洲已鎖定幾個目標尋求更多的併購機會,中國內地也是必然的選擇。
「在內地拓展的外資銀行中,花旗與匯豐旗鼓相當,但後者的併購似乎更有聲有色,」陳子政坦言,花旗在很多方面會向匯豐銀行學習,同時希望共謀商機。
**重掌兵符策略二: 吸納臺商經驗,搶佔華東市場
**
當然,花旗也有自己的獨門武功,那就是搶佔華東市場。陳子政表示,七○年代未期,有許多香港廠商在華南區投資設廠,臺灣廠商自一九九二年亦搬到珠三角一帶,然而,現時的趨勢是,愈來愈多臺灣及海外廠商的投資著重於長三角地區。
根據陳子政在臺灣拜訪客戶時的觀察,他發現,多數臺灣投資內地的大規模發展專案,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因為長線來看,華東的發展空間比華南大,
RG富遊娛樂城
華南已開發二十年,華東才剛開始十年左右。同時,高增值和高科技行業,都集中在華東一帶,未來整個供應鏈都會集中在華東地區,因此自然會吸引海外投資者進入當地市場。
陳子政準備結合花旗在臺灣吸收的經驗,發展華東地區。首先,瞭解臺商在內地經營的模式和高科技行業的製造過程,為客戶提供相關的銀行服務。陳子政笑言,臺商投資內地比香港投資者更為積極,臺灣的製造業創造的利潤占當地國民生產總值三○%,在香港則少於一○%。
陳子政的長遠目標是,增加內地的分行網路,以及取得更多人民幣業務的牌照,以方便客戶經營生意。
此外,花旗還將協助臺商把內地的業務分拆到香港上市。臺灣的金融業都是政府操控,同時政府也希望將官股銀行民營化,這些都為花旗提供很多契機。陳子政也表示,現在惟一的障礙是政治因素,兩岸三地在金融業方面更融合的話,保證一定會是三羸局面。
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