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磯隊打者轉隊之後,打擊會變差嗎?

我不知道點進來讀這篇文章的你知不知道Coors Field,也就是科羅拉多落磯隊的主場;如果知道Coors Field,那你應該也知道他們是全大聯盟隊打者最友善的球場,如果你還不知道,那麼現在你應該趕快知道這件事情,因為在這篇文章,我將研究有關一些Coors Field的效應。 如前述,Coors Field是全大聯盟對於打者最友善的球場,事實上,根本就是超級的打擊天堂。這球場有多麼容易得分呢?根據Fangraphs的統計,去年球季落磯隊靠著主場效應,比聯盟平均多讓總得分數膨脹17%,

QT電子娛樂城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真正實力只有聯盟平均的打者,轉來科羅拉多打球,那麼那名打者的帳面數據,看起來會比在正常球場打球的數據好上17%,而且別忘了,這些打者還有一半的場次得在客場出賽,這表示光是只要在落磯主場打81場球(如果該打者整季全勤的話),那名聯盟平均等級的打者,就會看起來像是一個比聯盟平均優17%的打者,理由是Coors Field幫他撐腰,這是很驚人的數字。  這並不是只是一個球季的現象。根據統計,從2012年之後,Coors Field穩定的年年都會讓該隊打擊者的數據膨脹17%、讓自家投手的數據縮水(變差)17%,這個數字遙遙領先大聯盟其他球隊:同樣根據FG的計算,去年除了落磯以外,沒有任何一個球隊主場會讓自家打擊者數據膨脹6%以上。落磯的Coors Field不只相對於聯盟其他球隊的球場偏打者,甚至簡直是一個異數(outlier);這個球場非常極端,聯盟內有偏打者、偏投手的球場,但Coors Field是極端中的極端。已經夠多研究指出,Coors Field之所以那麼容易膨脹分數,肇因於高海拔以及連帶稀薄的空氣;然而這都不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我們已經知道(或早就知道)落磯主場極端偏打者、我們也知道原因。不過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是:落磯隊打者轉隊之後打擊會不會變差?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Corey Dickerson。當然,他不是一名大球星,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Coors Field是打者天堂,但我也相信知道Dickerson這個球員是誰的人應該就沒那麼多了。Dickerson是一個很不賴的打者,生涯在落磯925打席中交出了124wRC+的數據,也算是一個打擊能力不賴的外野手。但或許是因為落磯是一支曝光度低到不行的球隊、也有可能是生涯沒有任何一季超過500打席的Dickerson很難刷存在感,總之我們之中很少人認識他。而Dickerson在今年1/28號的時候正式結束他的落磯生涯,因為他被交易到了光芒隊;而根據統計,光芒球場會讓該隊打擊者的數據縮水4%,是一個偏投手球場,也就是說Dickerson將從打者天堂轉到一個偏投手的球場,所以問題來了:他會不會適應不良?  當然,Dickerson會不會適應不良也許你一點都不關心,

QT自由國度試玩

除非你是光芒迷。但我很關切他的表現,理由是我今年參與了兩個Fantasy Baseball(夢幻棒球)的聯盟,而我兩個盟都選進了Dickerson。我想知道Dickerson下山之後會不會水土不服,因為他一夕之間從最好打擊的球場轉到很難打的球場。就我個人觀點,有關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是爭論很久的話題:有些人認為,落磯隊出品、或是在落磯打球的打者,要轉移到別隊或是別的主場打球,一定會比較不適應。洋基、紅雀出產的強打者轉隊?Good,他們大概轉到哪一隊都是強打者。離開落磯的強打者要轉隊?Watch Out!這傢伙的打擊數據一定是Coors Field庇蔭的結果,下山之後可能會水土不服,所以要給他的預期表現多打一點折扣。還記得去年落磯交易掉王牌游擊手Troy Tulowitzki嗎?很多球迷對於他下山之後能否持續高檔打擊水準抱持高度懷疑,但Ben Zobrist轉隊的時候沒有人會預期他會因為轉隊而造成打擊衰退。 只要從落磯隊下山的打者,我們都會報以質疑。很多人認同從科羅拉多要轉到別隊的打者,會比一般打者的轉隊有更艱困的適應麻煩,

SWAG娛樂城

理由很多元:比方說落磯打者比較適應高海拔的環境打球,但聯盟多數球員都在正常海拔的狀況下打球。所以從高海拔轉到低海拔球場會產生適應上的問題,但同海拔的轉隊打者被認為比較不會有適應問題,所以一般認為落磯打者下山之後成績打的折扣風險很高。另一種說法是落磯打者在主場由於極端的環境,

ATG電子試玩

打擊型態會因為極端球場的關係而跟其他隊打者有所不同,但由於該套打擊型態也許只適用於像是Coors Field這種極端球場,下山之後可能就沒辦法管用;而其他球隊的打者由於主客場不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發展出的打擊型態也比較能夠主客兩地都吃得開。 這個質疑到底是不是對的?其實這樣的質疑不無它的道理,因為根據統計,落磯打者在主客場上的打擊數據落差,真的比其他球隊打者的主客場打擊數據還要大。  落磯球場從1996開始整季啟用,以下是從該年計算至2015球季,落磯打者在主客場的wRC+(這數字已經過球場校正,也就是把所有打者都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以及聯盟所有打者在主客場的wRC+:   主場wRC+ 客場wRC+ 落磯打者 106 86 聯盟打者 104 96  可以從表格數據發現,其實整個大聯盟打者都有在主場打得比較好的傾向,不過考量到主場優勢,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可以很輕易發現落磯打者的主客場打擊數據差異,比聯盟平均還要大,而且大很多。聯盟平均的主客場wRC+差異是8,但是落磯打者的主客場wRC+差異是20,所以這似乎證實了「落磯打者下山之後會有比較大的適應問題」的理論。但雖然根據統計上的事實,我們可以確認落磯打者在球季間作客的時候,

戰神賽特訊號

確實會比其他球隊打者作客的比賽更有適應上的麻煩,但這能代表從落磯轉隊出去的打者也會有同樣的麻煩嗎?答案:完全錯誤。 沒錯,根據上面的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知道「在球季間」落磯隊打者作客的比賽會打得比聯盟其他打者差很多,但這不代表落磯打者「轉到別隊的主場打球」適應上的麻煩會一直持續。就我的看法,落磯打者之所以球季間會有主客場適應的問題,理由在於賽程的主客場是互相交錯,這表示他們沒有很長、很固定的時間可以適應非Coors Field的球場。但在Tulowitzki、Dickerson這類從落磯轉到其他球隊的球員,他們顯然要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他們被交易到其他球隊,意味著他們有固定而且夠長的時間去適應低海拔、或是沒那麼極端的球場,如果他們能在新球隊待滿一整個球季,他們真的還是會比其他轉隊的打者有更差的適應能力嗎?由於我兩個夢幻棒球盟都選進了Dickerson(我認為他是一個很不賴的打者,所以就挑了他),所以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落磯隊打者轉隊之後打擊會不會變差?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找出了兩種球員:(1)從1996年以後,第一個球季在落磯打滿200打席、隔一個球季在落磯以外的球隊打滿200打席以上的打者。、(2)在落磯隊相連兩個球季都出賽至少200打席的打者。分成這兩組的理由應該非常簡單,我們可以觀察待在落磯主場的打者,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打擊數據的變化、以及離隊的打者兩年之間的打擊數據變化。以下先來看第一組球員的表現,這個表格是第一組球員(我的樣本數有27位符合條件的球員)在第一個球季(人在落磯隊)的數據表現: 數據 平均值 wOBA 0.338 wRC+ 90 每600打席WAR值 1.6  這27個球員第二年球季從落磯轉到其他球隊,而一般預期這些球員第二年的打擊數據可能會有所下滑,因為適應問題,然而這是真的嗎?以下是這些球員第二季在其他球隊的數據: 數據 平均值 wOBA 0.320 wRC+ 95 每600打席WAR值 1.9   這27個球員離開之後隔季的wOBA確實下降了0.02,但別忘了wOBA是沒有經過球場校正後的數據,因此我們需要wRC+。結果根據表格顯示,這27位從落磯離開轉隊的球員,隔季的wRC+、WAR值都絲毫沒有望後衰退的跡象,代表說如果我們因為Dickerson、Tulowitzki、Seth Smith這類的球員從落磯轉到別隊而看壞他們,那會是錯誤的決定。再來我們來看看第二組的樣本,也就是在落磯連兩年出賽200打席以上的球員(樣本數有129個),以下是這些球員第一年的表現: 數據 平均值 wOBA 0.370 wRC+ 110 每600打席WAR值 2.5  這些繼續留在落磯的球員第二年表現如下: 數據 平均值 wOBA 0.364 wRC+ 107 每600打席WAR值 2.2  除了非常微幅的衰退,我們沒有其他重大的發現,結論:不管是從落磯轉隊出去的野手、還是繼續待在隊上的野手,兩年之間的表現都差不多。這證明「落磯打者轉隊之後會有比較重的成績打折」事實上應該是一種迷思,不是現實世界真的發生的事情。落磯隊打者轉隊之後打擊會不會變差?就過去的歷史看來,

5298線上娛樂城

答案是不會。 圖片來源:http://www.zimbio.com/歡迎光臨MLB Corner收看更多棒球文章!!如果希望看到更多其他運動的好文,也歡迎找Kal El Sports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