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債基現“蹺蹺板效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龐華瑋
  2022年年底,公募基金規模守住26億元大關。
  1月2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2022年12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26.03萬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2年全年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近5千億。債基、貨基、QDII規模都出現增長,其中QDII基金全年規模大增37%,是規模增長最快的基金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年僅兩類基金規模下降,其中股票型基金凈值縮水約1千億元,混合型基金縮水約1萬億元。總體來看,

ATG孫行者

去年市場震蕩,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不佳。
  但在2022年最后兩個月,市場突然反轉,股基債基現出“蹺蹺板效應”。
  2022年12月,權益類基金回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聯袂上漲。
  但同期,開放式基金出現了明顯的贖回,份額和規模雙雙縮水約3500億左右。其中債券、貨幣、QDII等基金面臨份額和規模同步縮水。
  事實上,

冠天下娛樂城

基金公司普遍看好今年權益市場,預期2023年的權益投資將好于債券投資。
  規模26萬億
  公募規模2022年底以26億元收官。
  1月20日,中基協發布2022年12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03萬億元,環比下降1.33%。

  12月底環比11月底,公募規模下降3503.04億元,降幅1.32%。
  但全年來看,公募規模增長近5千億。
  具體來看,同比2021年末的25.56萬億元,2022年全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長4686.84億元,全年增長1.83%。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公募基金規模最低點出現在3月底,為25.08億元;最高點出現在8月底,為27.29億元,這也是公募規模的歷史最高點。
  總體來看,公募基金規模變化與股市息息相關,規模低點對應的是A股3月和4月的低點,規模高點對應的是7-9月A股反彈。
  2022年,對公募規模增長貢獻最大的是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全年資產凈值分別增加9879.96億元、1745.37億元、883.68億元,增幅分別為9.45%、4.26%、37.07%。
  拖后腿的是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2022年全年規模分別下降10538.62億元、1034.31億元,降幅分別為17.42%、4.01%。
  盡管2022年市場震蕩,權益類基金表現普遍不佳,但基金公司普遍看好2023年A股行情,預計A股市場將否極泰來,有望走出震蕩上行的修復行情。
  股基債基“蹺蹺板效應”
  2022年11月、12月,股債出現明顯“蹺蹺板效應”。股市回暖,債市震蕩。同期權益類基金份額和規模雙雙上升,而債券型基金出現較多贖回,規模縮水。
  12月的公募數據,最大的兩個變化是:
  一方面是權益類基金回暖。2022年12月,

QT電子免費試玩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聯袂上漲。
  受益于A股在2022年最后兩個月的上漲,繼2022年11月份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3619.13億元后,2022年12月權益類基金規模繼續增長1364.5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型基金份額歷史上首次破2萬億份,

博樂棋牌

達到2.01萬億,資產規模合計2.48萬億元,連續2個月的增長。
  同期,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也新增980億,從4.9萬億增加至5萬億,同樣連續2個月增長。
  不過,從全年來看,2022年,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都出現縮水,全年規模分別下降1034.31億元、10538.62億元,降幅分別為4.01%、17.42%。
  另一方面,2022年12月,開放式基金出現了明顯的贖回,份額和規模雙雙縮水約3500億左右。其中債券、貨幣、QDII等基金面臨份額和規模雙下降。
  債券型基金自11月中旬起出現較大贖回,份額減少4004.43億份,12月繼續減少2551.5億份。
  就規模來看,債券型基金在11月份規模萎縮4992.5億元后,12月份繼續縮水3247.61億元,規模從4.6萬億元降至4.27萬億元。
  但從2022年全年看,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凈增長,從4.1萬億元增至4.27萬億元,仍有1745億元的規模凈增長,增幅為4.26%。
  此外,2022年12月,

雷火體育

貨幣型基金、QDII基金出現贖回,份額分別下降3391.45億份、55.59億份,同時規模小幅縮水,分別下跌2290.95億元、4.34億元。
  站在2023年初,基金公司普遍認為,2023年投資權益優于債券,

At99娛樂城

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大成基金、金鷹基金等都在2023年投資策略中都提及此類觀點。比如,廣發基金認為,2023年在資產配置的大方向上“股強債弱”,博時基金建議“中高配權益,中低配固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